![]() 玻璃之製造方法及攪拌裝置
专利摘要:
一種玻璃之製造方法,具備攪拌熔融玻璃(MG)之攪拌步驟。攪拌步驟係由第1攪拌步驟與第2攪拌步驟構成。第1攪拌步驟中,係在第1攪拌槽(100a)內將熔融玻璃(MG)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第2攪拌步驟中,係在第2攪拌槽(100b)內將在第1攪拌步驟攪拌後之熔融玻璃(MG)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第1攪拌槽(100a),具備能從第1處理室(101a)底部排出熔融玻璃(MG)之第1排出管(110a)。第2攪拌槽(100b),具備能從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排出熔融玻璃(MG)之第2排出管(110b)。 公开号:TW201321323A 申请号:TW100143296 申请日:2011-11-25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Kohei Yamamoto;Hitoshi Gekko 申请人:Avanstrate Inc; IPC主号:C03B5-00
专利说明:
玻璃之製造方法及攪拌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玻璃之製造方法及攪拌裝置。 在玻璃板等玻璃製品之量產步驟中,係加熱玻璃原料而生成熔融玻璃,並將所生成之熔融玻璃成形,以製造玻璃板等玻璃製品。在熔融玻璃為不均質時,即於玻璃製品產生脈理。脈理係折射率或比重與周圍相異之筋狀區域,在透鏡等光學零件、液晶顯示器(LCD)用基板等之用途上被要求從玻璃製品嚴格地排除。為了防止脈理產生,係進行使用攪拌裝置攪拌熔融玻璃之動作。一般而言,攪拌裝置具備圓筒形狀之處理室與攪拌器。攪拌器具有作為旋轉軸之軸部件與連接於軸部件側面之葉片。攪拌裝置,係對配置有攪拌器之處理室內導入熔融玻璃,藉由軸旋轉之葉片攪拌熔融玻璃,以使熔融玻璃均質化。 發明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72426號公報)中,揭示有具有作為旋轉軸之軸部件與連接於軸部件側面之葉片之攪拌器之熔融玻璃之攪拌裝置。此攪拌裝置,由於係以葉片一部分接近攪拌槽內壁之狀態設置有攪拌器,因此能將熔融玻璃均質地攪拌。 又,發明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04357號公報)中,揭示有藉由連接複數個攪拌裝置而能實現更高攪拌效果之熔融玻璃之攪拌裝置。 以往已提出了各種以攪拌熔融玻璃為目的之攪拌裝置。然而,習知之攪拌裝置,將熔融玻璃穩定地均質化之能力並非充分。因此,被要求有能將供應至玻璃成形步驟之熔融玻璃更穩定地均質化之攪拌裝置。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事而完成之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將熔融玻璃更均質地攪拌之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及攪拌裝置。 本發明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具備將玻璃原料熔融以製得熔融玻璃之熔融步驟、攪拌在熔融步驟製得之熔融玻璃之攪拌步驟、以及由在攪拌步驟攪拌後之熔融玻璃將玻璃成形之成形步驟。攪拌步驟係由第1攪拌步驟與第2攪拌步驟構成。第1攪拌步驟中,係在第1攪拌槽內部將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第2攪拌步驟中,係在第2攪拌槽內部將在第1攪拌步驟攪拌後之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第1攪拌槽,具備第1處理室、用以攪拌第1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第1攪拌器、以及能從第1處理室底部排出熔融玻璃之第1排出管。第2攪拌槽,具備第2處理室、用以攪拌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第2攪拌器、以及能從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液面排出熔融玻璃之第2排出管。第1攪拌槽之上方側部藉由連接管與第2攪拌槽之上方側部連接。熔融玻璃透過連接管從第1攪拌槽移送至第2攪拌槽。 本發明之玻璃之製造方法,係將在熔融步驟製得之熔融玻璃於攪拌步驟中以第1攪拌槽攪拌後,進而以第2攪拌槽加以攪拌。在第1攪拌槽之第1處理室,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被導引一邊被攪拌。在第1攪拌槽攪拌後之熔融玻璃經由連接管往第2攪拌槽運送。在第2攪拌槽之第2處理室,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被導引一邊被攪拌。攪拌步驟中,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富含鋯之熔融玻璃等)有時會貯留於第1處理室底部。熔融玻璃由於係在第1處理室內上升而往第2處理室運送,因此貯留於第1處理室底部之比重大之成分難以流入第2處理室。又,於第1處理室底面安裝有第1排出管。因此,貯留於第1處理室底部之比重大之成分能透過第1排出管從第1處理室排出。又,第1處理室中,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小之成分(富含矽之熔融玻璃或熔融玻璃中之微小泡等)有時會貯留於熔融玻璃之液面附近。第1處理室內之比重小之成分透過連結第1處理室與第2處理室之連接管與熔融玻璃一起被往第2處理室運送。亦即,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小之成分最終貯留於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液面附近。又,於第2處理室之液面附近之高度位置安裝有第2排出管。因此,貯留於熔融玻璃之液面附近之比重小之成分能經由第2排出管從第2處理室排出。 如上述,本發明之玻璃之製造方法之攪拌步驟,能從第1排出管有效率地除去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且能從第2排出管有效率地除去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小之成分。在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相異之成分於攪拌步驟被貯留及濃縮而送至成形步驟後,會成為於已成形之玻璃產生之脈理之原因。本發明之玻璃之製造方法,由於能容易地除去熔融玻璃所含之比重相異之成分,因此能在第1攪拌槽及第2攪拌槽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而能抑制玻璃之脈理發生。 又,本發明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具備將玻璃原料熔融以製得熔融玻璃之熔融步驟、攪拌在熔融步驟製得之熔融玻璃之攪拌步驟、以及由在攪拌步驟攪拌後之熔融玻璃將玻璃成形之成形步驟。攪拌步驟係由第1攪拌步驟與第2攪拌步驟構成。第1攪拌步驟中,係在第1攪拌槽內部將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第2攪拌步驟中,係在第2攪拌槽內部將在第1攪拌步驟攪拌後之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第1攪拌槽,具備第1處理室、用以攪拌第1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第1攪拌器、以及能從第1處理室底部排出熔融玻璃之第1排出管。第2攪拌槽,具備第2處理室、用以攪拌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第2攪拌器、以及能從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液面排出熔融玻璃之第2排出管。第1攪拌槽之上方側部藉由連接管與第2攪拌槽之上方側部連接。熔融玻璃透過連接管從第1攪拌槽移送至第2攪拌槽。第2攪拌步驟中,藉由第2攪拌器以第2軸部件作為旋轉軸旋轉,第2輔助板使熔融玻璃產生往第2軸部件之半徑方向之流動,且位於配置於相鄰兩個段之第2葉片之第2支承板間之第2輔助板係使熔融玻璃產生相同方向之流動。又,第2攪拌步驟中,設置於位於最上段之第2葉片之第2支承板上方之主面上之第2輔助板,係在位於最上段之第2葉片之第2支承板上方產生使熔融玻璃從第2處理室內壁往第2軸部件移動之第1流動,且產生使藉由第1流動而移動之熔融玻璃沿軸部件之側面上升之第2流動。 又,本發明之攪拌裝置,係用以攪拌熔融玻璃,其具備:第1攪拌槽、第2攪拌槽、連接管。第1攪拌槽,具有第1處理室、用以攪拌第1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第1攪拌器、以及能從第1處理室底部排出熔融玻璃之第1排出管。第2攪拌槽,具有第2處理室、用以攪拌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第2攪拌器、以及能從第2處理室內之熔融玻璃之液面排出熔融玻璃之第2排出管。連接管,係連接第1攪拌槽之上方側部與第2攪拌槽之上方側部。連接管,用以將熔融玻璃從第1攪拌槽移送至第2攪拌槽。第1攪拌槽係在內部將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第2攪拌槽係在內部將藉由第1攪拌器攪拌後之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 本發明之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及攪拌裝置能將熔融玻璃更均質地攪拌。 (1)玻璃製造裝置之整體構成 使用圖式說明使用本發明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及使用攪拌裝置之玻璃製造裝置之實施形態。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構成一例之示意圖。玻璃製造裝置200具備溶解槽40、澄清槽41、攪拌裝置100、成形裝置42、以及分別連通此等之導管43a,43b,43c。藉由溶解槽40而生成之熔融玻璃MG,通過導管43a流入澄清槽41,藉由澄清槽41而澄清後之熔融玻璃MG,通過導管43b往攪拌裝置100流入,被攪拌裝置100攪拌成均質之熔融玻璃MG,通過導管43c流入成形裝置42,並藉由成形裝置42使用降流法將玻璃帶44成形為玻璃帶GR。 雖未圖示,但於溶解槽40設有加熱器等加熱手段,能將玻璃原料溶解以製得熔融玻璃MG。玻璃原料,係適當地調整成能得到所欲之物性。例如,玻璃原料能調製成能製得以質量%表示時時實質上由以下組成構成之玻璃。 SiO2 57質量%~65質量% Al2O3 15質量%~19質量% B2O3 8質量%~13質量% MgO 1質量~3質量% CaO 4質量%~7質量% SrO 1質量%~4質量% BaO 0質量%~2質量% Na2O 0質量%~1質量% K2O 0質量%~1質量% As2O3 0質量%~1質量% Sb2O3 0質量%~1質量% SnO2 0質量%~1質量% Fe2O3 0質量%~1質量% ZrO2 0質量%~1質量% 此處之「實質上」係指在未滿0.1質量%之範圍內容許微量成分存在之意義。因此,具有上述組成之玻璃,在未滿0.1質量%之範圍內容許其他微量成分之混入。又,上述組成中之Fe2O3、As2O3、Sb2O3及SnO2之各含有率,係將具有複數價之Fe、As、Sb或Sn之成分均作為Fe2O3、As2O3、Sb2O3或SnO2而換算之值。 本實施形態中,如上述調製之玻璃原料係投入溶解槽40。溶解槽40係使玻璃原料以依照其組成等之設定溫度溶解,而製得例如1500℃以上之熔融玻璃MG。 以溶解槽40製得之熔融玻璃MG,係從溶解槽40通過導管43a而流入澄清槽41。雖未圖示,但於澄清槽41與溶解槽40同樣地設置有加熱手段。在澄清槽41,藉由熔融玻璃MG進一步被升溫而被澄清。具體而言,澄清槽41中,熔融玻璃MG之溫度被上升至1550℃以上、進而上升至1600℃以上。熔融玻璃MG藉由被升溫而被澄清,而除去熔融玻璃MG所含之微小泡。 於澄清槽41被澄清之熔融玻璃MG係從澄清槽41通過導管43b而流入攪拌裝置100。熔融玻璃MG在通過導管43b時被冷卻,在攪拌裝置100,熔融玻璃MG以較在澄清槽41之溫度低之溫度被攪拌而被均質化。具體而言,攪拌裝置100,係攪拌被調整為1400℃~1550℃之溫度範圍之熔融玻璃MG。以攪拌裝置100攪拌之熔融玻璃MG之黏度為450泊~2400泊。 被攪拌裝置100均質化之熔融玻璃MG,從攪拌裝置100通過導管43c而流入成形裝置42。熔融玻璃MG在通過導管43c時被冷卻,而冷卻至適於成形之溫度即1200℃附近。於成形裝置42,藉由降流法使熔融玻璃MG成形。具體而言,流入成形裝置42之熔融玻璃MG係從成形裝置42上部溢出而沿成形裝置42側壁往下方流動。藉此,從成形裝置42下端將玻璃帶GR連續成形。玻璃帶GR隨著往下方而逐漸冷卻,最後被切斷為所欲大小之玻璃板。 (2)攪拌裝置之構成 圖2係顯示攪拌裝置100之側視圖。攪拌裝置100主要由第1攪拌槽100a與第2攪拌槽100b構成。第1攪拌槽100a主要由第1處理室101a、收納於第1處理室101a內之第1攪拌器102a構成。第2攪拌槽100b主要由第2處理室101b、收納於第2處理室101b內之第2攪拌器102b構成。圖3係第1攪拌器102a之立體圖,圖4係第2攪拌器102b之立體圖。 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均係具有相同大小之圓筒形狀之耐熱容器。第1處理室101a與安裝於下部側面之上游側導管103、及安裝於上部側面之連接管107連通。第2處理室101b與安裝於上部側面之連接管107、及安裝於下部側面之下游側導管104連通。圖1中,導管43b相當於上游側導管103,導管43c相當於下游側導管104。上游側導管103(導管43b)具有從澄清槽41往攪拌裝置100而傾斜於下方之部分。下游側導管104(導管43c)具有從攪拌裝置100往成形裝置42而傾斜於下方之部分。連接管107係水平配置。 又,第1處理室101a與安裝於底面之第1排出管110a連通。第2處理室101b與安裝於上部側面之第2排出管110b連通。第2排出管110b設置成第2處理室101b側面之開口部上端位於較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上方,且開口部之下端位於較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下方。 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第1處理室101a、第2處理室101b、第1攪拌器102a、第2攪拌器102b、上游側導管103、下游側導管104、連接管107、第1排出管110a、第2排出管110b接觸於熔融玻璃MG,因此係藉由能耐熔融玻璃MG高溫之材料製造。例如,此等構件藉由白金、白金合金、銥、銥合金等製作。然而,由於白金、白金合金、銥、銥合金為高價,因此最好係減少使用量。例如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亦可係僅於此等之內壁形成有白金層之多層構造。 熔融玻璃MG係在第1攪拌槽100a中從上游側導管103沿橫方向往第1處理室101a內流入,在第1處理室101a內一邊沿垂直方向從下方往上方被導引一邊被攪拌,並從第1處理室101a內沿水平方向往連接管107流出。其後,熔融玻璃MG係在第2攪拌槽100b從連接管107沿水平方向往第2處理室101b內流入,並在第2處理室101b內一邊沿垂直方向從上方往下方被導引一邊被攪拌,從第2處理室101b內沿橫方向往下游側導管104流出。此外,第1處理室101a內之熔融玻璃MG之溫度亦可調整為較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溫度高40℃~70℃。 第1攪拌器102a如圖3所示,具備軸旋轉之圓柱狀第1軸部件105a、連接於第1軸部件105a側面之第1葉片106a1,106a2,106a3,106a4。第1軸部件105a係以其旋轉軸沿垂直方向之方式配置於第1處理室101a內。又,第1軸部件105a配置成其旋轉軸與第1處理室101a之圓筒形狀之中心軸一致。第1葉片106a1~106a4,係沿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從上方往下方依此順序等間隔配置。亦即,於第1攪拌器102a,第1葉片106a1~106a4係沿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設置成四段。第1軸部件105a之上端部與外部馬達等連結,第1攪拌器102a能以第1軸部件105a作為旋轉軸旋轉。 第2攪拌槽102b如圖4所示,具有與第1攪拌器102a相同之尺寸及構成,具備軸旋轉之圓柱狀第2軸部件105b、連接於第2軸部件105b側面之第2葉片106b1,106b2,106b3,106b4,106b5。亦即,於第2攪拌器102b,第2葉片106b1~106b5係沿第2軸部件105b之軸方向設置成五段。第2軸部件105b之上端部與外部馬達等連結,第2攪拌器102b能以第2軸部件105b作為旋轉軸旋轉。 其次,參照圖5~圖8說明第1葉片106a1~106a4之構成。圖5及圖6分別為第1葉片106a1、106a3之側視圖及俯視圖。圖7及圖8分別為第1葉片106a2、106a4之側視圖及俯視圖。此外,圖6及圖8係分別沿第1軸部件105a之旋轉軸從上方觀看第1葉片106a1~106a4之俯視圖。各第1葉片106a1~106a4,由直接連接於第1軸部件105a之第1支承板108a、設置於各第1支承板108a上側之主面上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以及設置於各第1支承板108a下側之主面上之第1下側輔助板109a2構成。本實施形態中,各第1葉片106a1~106a4具有兩片第1支撐板108a設置成相對第1軸部件105a為正交且兩片第1上側輔助板109a1及兩片第1下側輔助板109a2分別設於各第1支承板108a上側之主面及下側之主面上之構成。以下,將第1上側輔助板109a1及第1下側輔助板109a2總稱為第1輔助板。本實施形態中,第1葉片106a1、106a3彼此具有相同形狀,第1葉片106a2、106a4彼此具有相同形狀。第1葉片106a1、106a3與第1葉片106a2、106a4相較,在第1支承板108a及第1輔助板之配置相異。 兩片第1支承板108a係以第1軸部件105a之旋轉軸為中心配置於彼此相反之位置。第1支承板108a其主面相對與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垂直之面為垂直。藉此,在第1攪拌器102a以第1軸部件105a作為旋轉軸而旋轉時,由於熔融玻璃MG係沿第1支承板108a之主面流動,因此於熔融玻璃MG產生往上方或往下方之流動。亦即,第1支承板108a藉由第1攪拌器102a之軸旋轉而將熔融玻璃MG往上方壓上或往下方壓下。本實施形態中,第1葉片106a1、106a3與第1葉片106a2、106a4,其第1支承板108a之傾斜方向相異。藉此,第1葉片106a1、106a3與第1葉片106a2、106a4使熔融玻璃MG產生之流動方向彼此相異。 第1輔助板於第1支承板108a之主面上安裝成其主面相對第1支承板108a之主面為大致垂直。於第1支承板108a上側之主面上安裝有第1上側輔助板109a1,於第1支承板108a下側之主面上安裝有第1下側輔助板109a2。此外,圖6及圖8中,第1下側輔助板109a2係以虛線顯示。 又,第1輔助板具有最接近第1軸部件105a之側之端部即內側端部109e1與和內側端部109e1相反側之端部即外側端部109e2。第1輔助板如圖6及圖8所示,設置為隨著從內側端部109e1往外側端部109e2而其主面逐漸遠離將第1軸部件105a之旋轉軸所位於之中心點113a與內側端部109e1連結之直線111a。具體而言,第1葉片106a1,106a3,如圖6所示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係設置成其主面從直線111a繞順時針逐漸遠離,且第1下側輔助板109a2係設置成其主面從直線111a繞逆時針逐漸遠離。另一方面,第1葉片106a2,106a4,如圖68示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係設置成其主面從直線111a繞逆時針逐漸遠離,且第1下側輔助板109a2係設置成其主面從直線111a繞順時針逐漸遠離。亦即,各第1葉片106a1~106a4中,第1上側輔助板109a1及第1下側輔助板109a2設置成彼此繞逆向延伸。又,在沿第1軸部件105a之旋轉軸相鄰之兩個第1葉片106a1~106a4之間對向之一對第1輔助板,係設置成其主面從直線111a往彼此相同方向逐漸遠離。例如,位於最上段之第1葉片106a1之第1下側輔助板109a2與位於第1葉片106a1下一段之第1葉片106a2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均設置為該等之主面從直線111a繞逆時針逐漸遠離。 第2葉片106b1~106b5具有與第1葉片106a1~106a4相同之構成。各第2葉片106b1~106b5,由直接連接於第2軸部件105b之兩片第2支承板108b、設置於各第2支承板108b上側之主面上之兩片第2上側輔助板109b1、以及設置於各第2支承板108a下側之主面上之兩片第2下側輔助板109b2構成。以下,將第2上側輔助板109b1及第2下側輔助板109b2總稱為第2輔助板。本實施形態中,第2葉片106b1、106b3、106b5彼此具有相同形狀,具有與圖5及圖6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又,第2葉片106b2、106b4彼此具有相同形狀,具有與圖7及圖8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位於最上段之第2葉片106b1之第2支承板108b配置於與第2處理室101b側面之連接管107之開口部下端大致相同高度位置。 (3)攪拌裝置之動作 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之動作。圖9係表示攪拌裝置100內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之圖。被澄清槽41澄清之熔融玻璃MG藉由通過第1攪拌槽100a及第2攪拌槽100b而被攪拌為均質,送至成形裝置42。攪拌裝置100中,熔融玻璃MG係在第1攪拌槽100a之第1處理室101a內部與第2攪拌槽100b之第2處理室101b內部充滿至既定高度位置。本實施形態中,在第1處理室101a、連接管107及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為大致相同高度位置。亦即,如圖9所示,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之高度位置為較連接管107上端低之位置。因此,在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上方之空間透過連接管107彼此連通。 (3-1)在第1攪拌槽之熔融玻璃之流動 熔融玻璃MG從上游側導管103沿橫方向流入第1攪拌槽100a之第1處理室101a內。在第1處理室101a內,熔融玻璃MG係一邊從下方往上方被導引、一邊被第1攪拌器102a攪拌。經攪拌之熔融玻璃MG從第1處理室101a內往連接管107沿水平方向流出。 於第1處理室101a內,主要藉由第1攪拌器102a第1葉片106a1~106a4以第1軸部件105a作為旋轉軸旋轉,熔融玻璃MG被攪拌。具體而言,各第1葉片106a1~106a4之第1輔助板係將熔融玻璃MG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攪入,或從第1軸部件105a側往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壓出。本實施形態中,各第1葉片106a1~106a4中,第1上側輔助板109a1及第1下側輔助板109a2之任一方,係將熔融玻璃MG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攪入,另一方則將熔融玻璃MG從第1軸部件105a側往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壓出。亦即,在各第1葉片106a1~106a4之第1支承板108a之上方及第1支承板108a之下方,第1軸部件105a半徑方向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係彼此為逆方向。又,沿第1軸部件105a之旋轉軸相鄰之兩個第1葉片106a1~106a4中,位於上段之葉片之第1下側輔助板109a2與位於上段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該等之主面從直線111a離開之方向係相同。因此,藉由彼此對向之一對輔助板109a而產生之第1軸部件105a半徑方向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均為相同方向。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攪拌器102a從上方觀看為順時針旋轉,位於第1軸部件105a最上段之第1葉片106a1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係如圖9所示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攪入之流動。因此,第1葉片106a1之第1下側輔助板109a2與位於下一段之第1葉片106a1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係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1軸部件105a側往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壓出之流動。同樣地,第1葉片106a2之第1下側輔助板109a2與第1葉片106a2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係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攪入之流動。接著,位於最下段之第1葉片106a4之第1下側輔助板109a2,係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壓出之流動。亦即,在位於最下段之第1葉片106a4與第1處理室101a之底面之間之下部空間122a中,熔融玻璃MG係流動於圖9中所示之箭頭124a之方向。此箭頭124a所示之流動方向係將熔融玻璃MG從上游側導管103往第1處理室101a內導引之流動方向。 又,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攪拌器102a之軸旋轉,位於最上段之第1葉片106a1之第1上側輔助板109a1係在第1葉片106a1之第1支承板108a上方產生使熔融玻璃MG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移動之流動,且使藉由此流動而移動之熔融玻璃MG產生沿第1軸部件105a側面上升之流動。上升至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之熔融玻璃MG係從第1軸部件105a側往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流動,進而沿第1處理室101a內壁下降。亦即,在位於最上段之第1葉片106a1與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之間之上部空間121a中,熔融玻璃MG係形成以圖9所示之循環流123a。此循環流123a在液面LL附近之流動方向係將熔融玻璃MG從第1處理室101a內往連接管107導引之流動方向。藉由此循環流123a,抑制熔融玻璃MG不通過上部空間121a即流出至連接管107,且抑制熔融玻璃MG在上部空間121a不被攪拌而滯留。 (3-2)在第2攪拌槽之熔融玻璃之流動 熔融玻璃MG從連接管107沿水平方向流入第2攪拌槽100b之第2處理室101b內。在第2處理室101b內,熔融玻璃MG係一邊從上方往下方被導引、一邊被第2攪拌器102b攪拌。經攪拌之熔融玻璃MG從第2處理室101b內往下游側導管104沿橫方向流出。 於第2處理室101b內第2攪拌器102b使產生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與於第1處理室101a內第1攪拌器102a使產生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基本上為相同。亦即,在各第2葉片106b1~106b5之第2支承板108b之上方及第2支承板108b之下方,第2軸部件105b半徑方向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係彼此為逆方向。又,藉由彼此對向之一對輔助板109b而產生之第2軸部件105b半徑方向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均為相同方向。然而,相較於第1攪拌器102a具有四段之第1葉片106a1~106a4,第2攪拌器102b具有五段之第2葉片106b1~106b5。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2攪拌器102b從上方觀看為順時針旋轉,位於第2軸部件105b最上段之第2葉片106b1之第2上側輔助板109b1係如圖9所示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側往第2軸部件105b側攪入之流動。因此,第2葉片106b1之第2下側輔助板109b2與位於下一段之第2葉片106b1之第2上側輔助板109b1,係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2軸部件105b側往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側壓出之流動。同樣地,第2葉片106b2之第2下側輔助板109b2與第2葉片106b3之第2上側輔助板109b1,係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側往第2軸部件105b側攪入之流動。接著,位於最下段之第2葉片106b5之第2下側輔助板109b2,係使熔融玻璃MG產生從第2軸部件105b側往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側壓出之流動。亦即,在位於最下段之第2葉片106b5與第2處理室101b之底面之間之下部空間122b中,熔融玻璃MG係流動於圖9中所示之箭頭124b之方向。此箭頭124b所示之流動方向係將熔融玻璃MG從第2處理室101b內往下游側導管104導引之流動方向。藉此,抑制熔融玻璃MG在下部空間121b不被攪拌而滯留。 又,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2攪拌器102b之軸旋轉,位於最上段之第2葉片106b1之第2上側輔助板109b1係在第2葉片106b1之第2支承板108b上方產生使熔融玻璃MG從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側往第2軸部件105b側移動之流動,且使藉由此流動而移動之熔融玻璃MG產生沿第2軸部件105b側面上升之流動。上升至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之熔融玻璃MG係從第2軸部件105b側往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側流動,進而沿第2處理室101b內壁下降。亦即,在位於最上段之第2葉片106b1與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之間之上部空間121b中,熔融玻璃MG係形成以圖9所示之循環流123b。此循環流123b在第2葉片106b1附近之流動方向係將熔融玻璃MG從連接管107往第2處理室101b內導引之流動方向。藉由此循環流123b,抑制熔融玻璃MG在上部空間121b不被攪拌而滯留。 (4)特徵 (4-1)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從上游側導管103流入第1處理室101a內之熔融玻璃MG,係藉由第1攪拌器102a之軸旋轉,而在相鄰之兩個第1葉片106a1~106a4之間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往第1軸部件105a側被攪入,或從第1軸部件105a側往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側被壓出。第1軸部件105a之半徑方向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係在第1處理室101a內隨著從下方往上方依各段交替於相反方向。亦即,熔融玻璃MG係一邊在第1處理室101a內從下方往上方和緩地被導引,一邊被往第1軸部件105a之半徑方向移動而有效地被攪拌。 同樣地,在第1處理室101a內被攪拌而從連接管107流入第2攪拌槽100b之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係藉由第2攪拌器102b之軸旋轉,熔融玻璃MG一邊在第2處理室101b內從上方往下方和緩地被導引,一邊被往第2軸部件105b之半徑方向移動而有效地被攪拌。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係在第1攪拌槽100a及第2攪拌槽100b中藉由第1攪拌器102a及第2攪拌器102b之軸旋轉而被充分均質地攪拌。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4-2)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如圖9所示,於第1攪拌槽100a之第1處理室101a底面安裝有第1排出管110a。第1排出管110a用於從第1處理室101a內之下部空間122a排出熔融玻璃MG。 此處,考量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貯留於第1處理室101a內之下部空間122a之情形。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例如係富含鋯之熔融玻璃。熔融玻璃MG由於係在第1處理室101a內從下方往上方流動,因此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難以透過連接管107流入第2處理室101b。因此,在攪拌裝置100,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有時會貯留於第1處理室101a底部之下部空間122a。此情形下,貯留於第1處理室101a底部之包含比重大之成分之熔融玻璃MG會隨著時間之經過而使比重大之成分被濃縮,進而包含比重更大之成分。接著,在包含比重大之成分之熔融玻璃MG被供應至成形裝置42後,會於所成形之玻璃製品產生脈理。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第1處理室101a底部熔融玻璃MG亦被攪拌,因此可抑制包含比重大之成分之熔融玻璃MG貯留於第1處理室101a底部而濃縮。 又,由於在第1處理室101a之下部空間122a設有第1排出管110a,因此即使包含比重大之成分之熔融玻璃MG從上游側導管103流入第1處理室101a內而貯留於第1處理室101a底部,亦能透過第1排出管110a除去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能在第1攪拌槽100a充分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MG。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4-3)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如圖9所示,於第2攪拌槽100b之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高度位置,安裝有第2排出管110b。第2排出管110b係用於從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排出熔融玻璃MG。 此處,考量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小之成分在第1處理室101a、第2處理室101b及連接管107內貯留於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之情形。所謂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小之成分係例如富含矽之熔融玻璃或熔融玻璃中之微小泡等。藉由從第1處理室101a往第2處理室101b之熔融玻璃MG之整體流動,此比重小之成分最終流入第2處理室101b內。因此,能從第2處理室101b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透過第2排出管110b除去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小之成分。此外,第2處理室101b內,於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高度位置,熔融玻璃MG從第2處理室101b往第2處理室101b內壁流動。因此,於第2處理室101b內,熔融玻璃MG易流入設置於第2處理室101b側面之第2排出管110b。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能在第2攪拌槽100b充分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MG。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4-4)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之第1攪拌槽100a,在位於第1攪拌器102a之最下段之第1葉片106a4與第1處理室101a之底面間之下部空間122a,熔融玻璃MG係以如圖9之箭頭124a所示,從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往第1軸部件105a流動。此熔融玻璃MG之流動方向係促進從上游側導管103往第1處理室101a內之熔融玻璃MG之流入之流動方向。又,在第1葉片106a4與位於第1葉片106a4上一段之第1葉片106a3之間,熔融玻璃MG係從第1軸部件105a往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流動。此熔融玻璃MG之流動方向,係抑制從上游側導管103往第1處理室101a內之熔融玻璃MG之流入之流動方向。 本實施形態中,供應至第1攪拌槽100a之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係沿上游側導管103之底部流入第1處理室101a內。此處,假設在第1處理室101a之下部空間122a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方向係與圖9之箭頭124a相反之方向時,亦即係從第1軸部件105a流向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之方向時,沿上游側導管103底部流動之比重大之成分,其往第1處理室101a內之流入係被阻礙。其結果,熔融玻璃MG所含之比重大之成分,易停留於第1處理室101a前之上游側導管103之底部。此情形下,在上游側導管103底部貯留且濃縮之比重大之成分,有被熔融玻璃MG之流動捲入而通過攪拌裝置100之虞。此係於以成形裝置42成形之玻璃帶GR產生之脈理之原因。 本實施形態中,流動於上游側導管103之熔融玻璃MG,其往第1處理室101a內之下部空間122a之流入係被促進且往位於最下段之第1葉片106a4與位於其上一段之第1葉片106a3間之空間之流入係被抑制。因此,流動於上游側導管103之熔融玻璃MG最初供應至第1處理室101a內之下部空間122a,其次被第1葉片106a4,106a3,106a2,106a1依序攪拌後,送至連接管107。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能在第1攪拌槽100a充分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MG。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4-5)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之第2攪拌槽100b,在位於第2攪拌器102b之最下段之第2葉片106b5與第2處理室101b之底面間之下部空間122b,熔融玻璃MG係以如圖9之箭頭124b所示,從第2軸部件105b往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流動。此熔融玻璃MG之流動方向係促進從第2處理室101b內往下游側導管104之熔融玻璃MG之流出之流動方向。又,在第2葉片106b5與位於第2葉片106b5上一段之第2葉片106b4之間,熔融玻璃MG係從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往第2軸部件105b流動。此熔融玻璃MG之流動方向,係抑制從第2處理室101b內往下游側導管104之熔融玻璃MG之流出之流動方向。 本實施形態中,在第2處理室101b內被第2攪拌器102b攪拌而到達下部空間122b之熔融玻璃MG,其往下游側導管104之流出係被促進。又,熔融玻璃MG從位於最下段之第2葉片106b5與位於其上一段之第2葉片106b4之間往下游側導管104之流出係被抑制。藉此,抑制在第2處理室101b內熔融玻璃MG未被充分攪拌之狀態下往下游側導管104流出。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能在第2攪拌槽100b充分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MG。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4-6)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第1攪拌槽100a之第1處理室101a內之位於最上段之第1葉片106a1與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間之上部空間121a,係在第1軸部件105a周圍形成熔融玻璃MG上升之流動且熔融玻璃MG沿第1處理室101a之內壁下降之流動。藉此,抑制熔融玻璃MG不通過上部空間121a即流出至連接管107,且抑制熔融玻璃MG在上部空間121a不被攪拌而滯留。又,抑制在第1軸部件105a周圍形成熔融玻璃MG下降之流動而在第1軸部件105a周圍熔融玻璃MG被往下方引入。因此,可抑制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或存在於液面LL附近之比重小之成分繞第1軸部件105a從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被往下方引入。 又,在第1處理室101a內,如圖9所示,於上部空間121a形成熔融玻璃MG之循環流123a。藉此抑制熔融玻璃MG在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滯留。此外,此循環流123 a最好具有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不會波動程度之速度、具體而言是不捲入液面LL附近之空氣之程度之速度。本案發明者群,為了形成最佳之循環流123a以抑制熔融玻璃MG之滯留,發現了第1葉片106a1與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間之間隔較佳為50mm~200mm,又,上部空間121a中之熔融玻璃MG之溫度最好為1400℃~1550℃,且黏度為2400泊~450泊。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能在第1攪拌槽100a充分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MG。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4-7) 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第2攪拌槽100b之第2處理室101b內之位於最上段之第2葉片106b1與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間之上部空間121b,係在第2軸部件105b周圍形成熔融玻璃MG上升之流動且熔融玻璃MG沿第2處理室101b之內壁下降之流動。藉此,抑制熔融玻璃MG在上部空間121b不被攪拌而滯留。又,抑制在第2軸部件105b周圍形成熔融玻璃MG下降之流動而在第2軸部件105b周圍熔融玻璃MG被往下方引入。因此,可抑制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或存在於液面LL附近之比重小之成分繞第2軸部件105b從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被往下方引入,而在未被充分攪拌之狀態下流出至下游側導管104。 又,在第2處理室101b內,如圖9所示,於上部空間121b形成熔融玻璃MG之循環流123b。藉此抑制熔融玻璃MG在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滯留。此外,此循環流123b最好具有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不會波動程度之速度。本案發明者群,為了形成最佳之循環流123b以抑制熔融玻璃MG之滯留,發現了第2葉片106b1與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間之間隔較佳為50mm~200mm,又,上部空間121a中之熔融玻璃MG之溫度/黏度最好分別為2400泊/1400℃~450泊/1550℃。 是以,本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100能在第2攪拌槽100b充分均質地攪拌熔融玻璃MG。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200能抑制脈理之產生,製造高品質之玻璃製品。 (5)變形例 (5-1)變形例A 本實施形態中,第1攪拌器102a雖於第1軸部件105a設置有四段之第1葉片106a1~106a4,第2葉片106b1雖於第2軸部件105b設置有五段之第2葉片106b1~106b5,但第1葉片106a1~106a4及第2葉片106b1~106b5之段數只要確保上述之熔融玻璃MG之流動方向,亦可考量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之大小或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之長度等來適當決定。又,沿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之軸方向相鄰之兩片葉片彼此之間隔亦可考量第1處理室101a及第2處理室101b之大小等來適當決定。 (5-2)變形例B 本實施形態中,第1葉片106a1~106a4雖係由兩片第1支承板108a構成,但亦可由三片以上之第1支承板108a構成。又,第2葉片106b1~106b5雖係由兩片第2支承板108b構成,但亦可由三片以上之第2支承板108b構成。例如,圖10顯示具有三片第1支承板208之第1葉片206a之立體圖。此外,本變形例亦能適用於第2攪拌器102b之第2葉片106b1~106b5。 (5-3)變形例C 本實施形態中,第1攪拌器102a雖具有第1葉片106a1~106a4,但第1葉片106a1~106a4之第1支承板108a亦可於其主面形成有貫通孔112a。圖11係具有貫通孔112a之第1葉片106a1,106a3之俯視圖。本變形例中,在以第1軸部件105a作為旋轉軸使第1攪拌器102a旋轉時,熔融玻璃MG之一部分通過貫通孔112a。藉由熔融玻璃MG之一部分通過貫通孔112a,於熔融玻璃MG產生往上方或往下方之流動。其結果,於第1處理室101a內之熔融玻璃MG除了產生藉輔助板產生之第1軸部件105a之半徑方向之流動及藉第1支承板108a之傾斜之產生之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之流動外,還產生藉貫通孔112a產生之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之流動。藉此,由於在第1處理室101a內藉由熔融玻璃MG產生更複雜之流動,因此能得到高攪拌效果。又,能期待藉由貫通孔112a在第1攪拌器102a旋轉時第1葉片106a1~106a4從熔融玻璃MG承受之抵抗變小,而能以更少之動力使熔融玻璃MG產生目的之流動。此外,本變形例亦能適用於第2攪拌器102b之第2葉片106b1~106b5。 (5-4)變形例D 本實施形態中,第2排出管110b設置為第2處理室101b側面之開口部上端位於較熔融玻璃MG之液面上方且開口部下端位於較熔融玻璃MG之液面下方。然而,第2排出管110b亦可設置成熔融玻璃MG之液面位於較第2處理室101b側面之開口部上端更上方。具體而言,只要於存在於第1處理室101a內之熔融玻璃MG之液面LL附近之比重小之成分能通過連接管107而流入第2處理室101b內之高度位置設置有第2排出管110b即可。 (5-5)變形例E 本實施形態中,在玻璃製造裝置200使用之熔融玻璃MG係無鹼玻璃或微鹼玻璃,在攪拌裝置100中,熔融玻璃MG在1400℃~1550℃之溫度範圍被攪拌。然而,在玻璃製造裝置200使用之熔融玻璃MG,亦可係較在本實施形態使用之熔融玻璃MG添加更多量之鹼成分之熔融玻璃。此情形下,在攪拌裝置100中,熔融玻璃在1300℃~1400℃之溫度範圍被攪拌。 (5-6)變形例F 本實施形態中,各第1葉片106a1~106a4,設置成兩片第1支承板108a相對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為正交。然而,第1支承板108a亦可在相對與第1軸部件105a之軸方向正交之平面為傾斜之狀態下安裝於第1軸部件105a。此外,本變形例亦能適用於第2攪拌器102b之第2葉片106b1~106b5。 (5-7)變形例G 本實施形態中,第1軸部件105a配置成其旋轉軸與第1處理室101a之圓筒形狀之中心軸一致。然而,第1軸部件105a亦可配置成其旋轉軸從第1處理室101a之圓筒形狀中心軸離開。 (5-8)變形例H 本實施形態中,第2攪拌器102b雖具有與第1攪拌器102a相同之尺寸,但亦可具有與第1攪拌器102a相異之尺寸。例如,第2攪拌器102b亦可具有較第1攪拌器102a小之尺寸。 40...溶解槽 41...澄清槽 42...成形裝置 43a~43c...導管 100...攪拌裝置 100a...第1攪拌槽 100b...第2攪拌槽 101a...第1處理室 101b...第2處理室 102a...第1攪拌器 102b...第2攪拌器 103...上游側導管 104...下游側導管 105a...第1軸部件 105b...第2軸部件 106a1~106a4...第1葉片 106b1~106b5...第2葉片 107...連接管 108a...第1支承板 108b...第2支承板 109a1...第1上側輔助板 109a2...第1下側輔助板 109b1...第2上側輔助板 109b2...第2下側輔助板 109e1...內側端部 109e2...外側端部 110a...第1排出管 110b...第2排出管 111a...直線 112a...貫通孔 113a...中心點 121a,121b...上部空間 122a,122b...下部空間 123a,123b...熔融玻璃之循環流 124a,124b...熔融玻璃之流動 200...玻璃製造裝置 MG...熔融玻璃 LL...熔融玻璃之液面 GR...玻璃帶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玻璃製造裝置構成一例之示意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之側視圖。 圖3係實施形態之第1攪拌器之立體圖。 圖4係實施形態之第2攪拌器之立體圖。 圖5係實施形態之第1攪拌器之第1葉片之側視圖。 圖6係實施形態之第1攪拌器之第1葉片之俯視圖。 圖7係實施形態之第1攪拌器之第1葉片之側視圖。 圖8係實施形態之第1攪拌器之第1葉片之俯視圖。 圖9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攪拌裝置之熔融玻璃之流動之圖。 圖10係實施形態之變形例B之第1攪拌器之第1葉片之立體圖。 圖11係實施形態之變形例C之第1攪拌器之第1葉片之俯視圖。 100...攪拌裝置 100a...第1攪拌槽 100b...第2攪拌槽 101a...第1處理室 101b...第2處理室 102a...第1攪拌器 102b...第2攪拌器 103...上游側導管 104...下游側導管 105a...第1軸部件 105b...第2軸部件 106a1~106a4...第1葉片 106b1~106b5...第2葉片 107...連接管 110a...第1排出管 110b...第2排出管 MG...熔融玻璃 LL...熔融玻璃之液面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玻璃之製造方法,具備將玻璃原料熔融以製得熔融玻璃之熔融步驟、攪拌在前述熔融步驟製得之前述熔融玻璃之攪拌步驟、以及由在前述攪拌步驟攪拌後之前述熔融玻璃將玻璃成形之成形步驟,其特徵在於:前述攪拌步驟係由在第1攪拌槽內部將前述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之第1攪拌步驟與在第2攪拌槽內部將在前述第1攪拌步驟攪拌後之前述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之第2攪拌步驟構成;前述第1攪拌槽,具備第1處理室、用以攪拌前述第1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第1攪拌器、以及能從前述第1處理室底部排出前述熔融玻璃之第1排出管;前述第2攪拌槽,具備第2處理室、用以攪拌前述第2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第2攪拌器、以及能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液面排出前述熔融玻璃之第2排出管;前述第1攪拌槽之上方側部藉由連接管與前述第2攪拌槽之上方側部連接;前述熔融玻璃透過前述連接管從前述第1攪拌槽移送至前述第2攪拌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攪拌器具有沿垂直方向配置之作為旋轉軸之第1軸部件與連接於前述第1軸部件之側面且沿前述第1軸部件之軸方向從最上段至最下段配置複數段之第1葉片;前述第1葉片具有設成相對前述第1軸部件為正交之第1支承板與設置於前述第1支承板之主面上之第1輔助板;前述第2攪拌器具有沿垂直方向配置之作為旋轉軸之第2軸部件與連接於前述第2軸部件之側面且沿前述第2軸部件之軸方向從最上段至最下段配置複數段之第2葉片;前述第2葉片具有設成相對前述第2軸部件為正交之第2支承板與設置於前述第2支承板之主面上之第2輔助板;前述第1攪拌步驟中,藉由前述第1攪拌器以前述第1軸部件作為旋轉軸旋轉,前述第1輔助板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往前述第1軸部件之半徑方向之流動;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藉由前述第2攪拌器以前述第2軸部件作為旋轉軸旋轉,前述第2輔助板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往前述第2軸部件之半徑方向之流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攪拌步驟中,位於配置於相鄰兩個段之前述第1葉片之前述第1支承板之間之前述第1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相同方向之流動;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位於配置於相鄰兩個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前述第2支承板之間之前述第2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相同方向之流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攪拌步驟中,設置於位於最上段之前述第1葉片之前述第1支承板上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1輔助板,係在位於最上段之前述第1葉片之前述第1支承板上方產生使前述熔融玻璃從前述第1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1軸部件移動之第1流動,且產生使藉由前述第1流動而移動之前述熔融玻璃沿前述第1軸部件之側面上升之第2流動;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設置於位於最上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前述第2支承板上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2輔助板,係在位於最上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前述第2支承板上方產生使前述熔融玻璃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2軸部件移動之第3流動,且產生使藉由前述第3流動而移動之前述熔融玻璃沿前述第2軸部件之側面上升之第4流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處理室,係在位於最下段之前述第1葉片之高度位置附近,具有使前述熔融玻璃沿水平方向流入前述第1處理室內之流入口;前述第2處理室,係在位於最下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高度位置附近,具有使前述熔融玻璃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沿水平方向流出之流出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攪拌步驟中,藉由前述第1攪拌器以前述第1軸部件作為旋轉軸旋轉,而於各前述第1葉片,設置於前述第1支承板上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1輔助板及設置於前述第1支承板下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1輔助板中之一方前述第1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1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1軸部件之流動,另一方前述第1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1軸部件往前述第1處理室內壁之流動;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藉由前述第2攪拌器以前述第2軸部件作為旋轉軸旋轉,而於各前述第2葉片,設置於前述第2支承板上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2輔助板及設置於前述第2支承板下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2輔助板中之一方前述第2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2軸部件之流動,另一方前述第2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2軸部件往前述第2處理室內壁之流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攪拌步驟中,前述第1輔助板係在位於最下段之前述第1葉片與前述第1處理室之底面之間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1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1軸部件之流動,且在位於最下段之前述第1葉片與位於最下段之上一段之前述第1葉片之間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1軸部件往前述第1處理室內壁之流動;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前述第2輔助板係在位於最下段之前述第2葉片與前述第2處理室之底面之間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2軸部件往前述第2處理室內壁之流動,且在位於最下段之前述第2葉片與位於最下段之上一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間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2軸部件之流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玻璃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葉片,具有以主面之法線沿著前述第1軸部件之伸長方向之方式連接於前述第1軸部件之複數個前述第1支承板與設置於各個前述第1支承板之上方主面上及下方主面上之前述第1輔助板;前述第2葉片,具有以主面之法線沿著前述第2軸部件之伸長方向之方式連接於前述第2軸部件之複數個前述第2支承板與設置於各個前述第2支承板之上方主面上及下方主面上之前述第2輔助板。 [9] 一種玻璃之製造方法,具備將玻璃原料熔融以製得熔融玻璃之熔融步驟、攪拌在前述熔融步驟製得之前述熔融玻璃之攪拌步驟、以及由在前述攪拌步驟攪拌後之前述熔融玻璃將玻璃成形之成形步驟,其特徵在於:前述攪拌步驟係由在第1攪拌槽內部將前述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之第1攪拌步驟與在第2攪拌槽內部將在前述第1攪拌步驟攪拌後之前述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之第2攪拌步驟構成;前述第1攪拌槽,具備第1處理室、用以攪拌前述第1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第1攪拌器、以及能從前述第1處理室底部排出前述熔融玻璃之第1排出管;前述第2攪拌槽,具備第2處理室、用以攪拌前述第2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第2攪拌器、以及能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液面排出前述熔融玻璃之第2排出管;前述第1攪拌槽之上方側部藉由連接管與前述第2攪拌槽之上方側部連接;前述熔融玻璃透過前述連接管從前述第1攪拌槽移送至前述第2攪拌槽;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藉由前述第2攪拌器以第2軸部件作為旋轉軸旋轉,第2輔助板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往前述第2軸部件之半徑方向之流動,且位於配置於相鄰兩個段之第2葉片之第2支承板間之前述第2輔助板係使前述熔融玻璃產生相同方向之流動;前述第2攪拌步驟中,設置於位於最上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前述第2支承板上方之主面上之前述第2輔助板,係在位於最上段之前述第2葉片之前述第2支承板上方產生使前述熔融玻璃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壁往前述第2軸部件移動之第1流動,且產生使藉由前述第1流動而移動之前述熔融玻璃沿前述軸部件之側面上升之第2流動。 [10] 一種攪拌裝置,係用以攪拌熔融玻璃,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攪拌槽,具有第1處理室、用以攪拌前述第1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第1攪拌器、以及能從前述第1處理室底部排出前述熔融玻璃之第1排出管;第2攪拌槽,具有第2處理室、用以攪拌前述第2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第2攪拌器、以及能從前述第2處理室內之前述熔融玻璃之液面排出前述熔融玻璃之第2排出管;以及連接管,係連接前述第1攪拌槽之上方側部與前述第2攪拌槽之上方側部,用以將前述熔融玻璃從前述第1攪拌槽移送至前述第2攪拌槽;前述第1攪拌槽係在內部將前述熔融玻璃一邊從下方往上方導引一邊攪拌;前述第2攪拌槽係在內部將藉由前述第1攪拌器攪拌後之前述熔融玻璃一邊從上方往下方導引一邊攪拌。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52023B|2014-09-11|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ixing device TWI480249B|2015-04-11|Glass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irring device JP2013212991A|2013-10-17|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2010100462A|2010-05-06|溶融ガラス用の撹拌翼および撹拌装置 KR20130121751A|2013-11-06|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 제조 장치 KR101778377B1|2017-09-13|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장치 JP5530907B2|2014-06-25|ガラス基板製造装置、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攪拌装置 TW201210966A|2012-03-16|Molten glass convey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glass using molten glass conveying device KR101494517B1|2015-02-17|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교반 장치 JP2007204355A|2007-08-16|溶融ガラス供給装置及びガラ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6050148A|2016-04-11|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CN103382078B|2016-12-28|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玻璃基板的制造装置及搅拌装置 JP2016033099A|2016-03-10|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攪拌装置 JP6449606B2|2019-01-09|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KR101291949B1|2013-07-31| US20130125591A1|2013-05-23| EP2626334A4|2015-04-08| KR20130067240A|2013-06-21| EP2626334A1|2013-08-14| CN103221347A|2013-07-24| WO2013073059A1|2013-05-23| JP5246568B1|2013-07-24| CN103221347B|2016-08-03| JPWO2013073059A1|2015-04-02| TWI452023B|2014-09-11| EP2626334B1|2019-01-16| US8616025B2|2013-12-3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96067B|2014-10-31|2017-08-21|Avanstrate Inc|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glass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a glass substrate| TWI681937B|2015-05-06|2020-01-11|美商康寧公司|調節熔融玻璃之設備及方法|US2569549A|1949-03-21|1951-10-02|Du Pont|Imidohalides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m and their hydrolysis products| US2831664A|1953-10-30|1958-04-22|Corning Glass Works|Glass stirring| US3419373A|1967-10-25|1968-12-31|Owens Illinois Inc|Pumping vane type glass feeder| JPS6121923A|1984-07-06|1986-01-30|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Stirrer for molten glass| US5340372A|1991-08-07|1994-08-23|Pedro Buarque de Macedo|Process for vitrifying asbestos containing waste, infectious waste, toxic materials and radioactive waste| JPH10265226A|1997-03-25|1998-10-06|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ガラス溶融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溶融ガラス撹拌翼| JP2001072426A|1999-08-30|2001-03-21|Central Glass Co Ltd|溶融ガラスの撹拌装置| JP4433382B2|2001-11-30|2010-03-17|コーニ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撹拌により溶融ガラスを均一に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315633B2|2002-02-28|2009-08-19|Hoya株式会社|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2006062903A|2004-08-26|2006-03-09|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ガラス溶融炉| US20060042318A1|2004-08-31|2006-03-02|Burdette Steven R|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mogenizing a glass melt| CN102173561A|2006-01-05|2011-09-07|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熔融玻璃供给装置及玻璃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JP4811791B2|2006-01-05|2011-11-09|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溶融ガラス供給装置及びガラ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1356123B|2006-01-05|2011-12-14|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熔融玻璃供给装置及玻璃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JP2007204357A|2006-01-05|2007-08-16|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溶融ガラス供給装置及びガラ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35203B4|2007-07-25|2012-12-06|Schott Ag|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omogenisieren einer Glasschmelze, sowie Verwendung| DE102008017045B9|2008-04-03|2012-07-05|Umicore Ag & Co. Kg|Rüh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omogenisieren von Glasschmelzen| JP5757946B2|2009-08-21|2015-08-05|ユミコア・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ウント・コムパニー・コマンディットゲゼルシャフトUmicore AG & Co.KG|混合装置| CN101935146B|2010-03-24|2012-07-04|东旭集团有限公司|铂金通道中玻璃液的处理方法| EP2505562B1|2010-11-01|2017-12-20|Avanstrate Inc.|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substrate, and stirring device|DE102008017045B9|2008-04-03|2012-07-05|Umicore Ag & Co. Kg|Rühr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omogenisieren von Glasschmelzen| DE102010023793A1|2010-06-15|2011-12-15|J. F. Knauer Industrie-Elektronik Gmbh|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inmischen von Konditioniermittel, insbesondere Flockmittel, in Schlämme| KR101040927B1|2011-03-30|2011-06-16|플록마스터|슬러지 파쇄용 믹스장치| DE102014211346A1|2014-06-13|2015-12-17|Schott Ag|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lasartikels aus einer Glasschmelze| CN105565644B|2014-10-31|2018-07-06|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基板的制造装置| JP6408378B2|2014-12-29|2018-10-17|AvanStrate株式会社|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US10501358B2|2015-05-06|2019-12-10|Corning Incorporated|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molten material| JP6665435B2|2015-07-01|2020-03-13|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US10080458B2|2016-01-08|2018-09-25|Nostalgia Products Llc|Single and multi-level stirrer and dispenser| TW201819318A|2016-10-31|2018-06-01|美商康寧公司|用於形成玻璃帶的玻璃製造設備及方法| JP2020007174A|2018-07-04|2020-01-16|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PCT/JP2011/076736|WO2013073059A1|2011-11-18|2011-11-18|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攪拌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